欧洲、印度为啥这么看重血统?英国著名学者:在中国,身份不重要 - 知乎

2024-04-24 0:27:16 角球资讯 admin

欧洲、印度为啥这么看重血统?英国著名学者:在中国,身份不重要 - 知乎

  我们在各大新闻平台上,似乎总能看到西方国家新闻中出现的皇家、纯血统等字样,什么英国皇家军队,英国皇家交响乐团,甚至连某些品牌都被冠以纯正皇家血统的概念。

  然而回顾中国历史,这上下五千年间,血统这一概念似乎似有似无。我们会有血缘关系的概念,彼此之间异常团结,从来没有人因为血统而起争执。

  那么为什么欧洲人会这么看重血统?

  西方大部分国家都保留了国王或者是王室,比如英国、挪威、瑞典、丹麦、荷兰等,虽然他们的特权有多有少,但是他们的身份更多的是社会影响,既然已经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上层人物,那么血统自然就成了上层人物舆论焦点。

  还是拿欧洲王室举例子,仔细研究欧洲的历史,你会发现,几乎所有的欧洲王室都是亲戚,比如说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,就被称作“欧洲祖母”。

  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,就是一站中赫赫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。

  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,娶了丹麦的大公主,他们的二儿子就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。

  剩下的几个儿子女儿也颇有成就,不是成为国王,就是成为王后。这个欧洲祖母名副其实。

  想要一句话描述清楚所有欧洲皇室的关系,简直难上加难,反正两个皇室成员如果遇到了,想要知道应该叫对方什么,可能得用个“亲戚计算器”。

  所以对于西方的传统历史而言,血统是一个值得传承与炫耀的资本。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,有个好的血统,仿佛就能从根本上压制对方一头,有了好的血统,你也可以跻身进入上层。

  不过对于西方民众来说,血统这个东西有就有了,没有就算,最起码生活还是能继续的,但是对于印度人民,血统可就非常重要了。

  印度奇葩的制度非常的多,但是最奇葩的还是种姓制度。印度的种姓分为四个阶级,第一等级婆罗门,就是宗教贵族,第二等级刹帝利,就是军事和行政贵族,第三等级犬舍,就是普通平民,第四等级首陀罗,也就是最多的人口的等级,一般被认为低贱的职业,除此之外,甚至还有第五等级,也就是贱民。

  西方民众或多或少还能获得贵族的血统,历史上虽然是不让通婚,但是或多或少还会留下一些子嗣,印度不同等级要是恋爱,那后果怕是没人敢承担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血统可以作为他们的工具,可以发动战争,可以联络感情。

  然而,中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,没有人会问隔壁老王他家是否有皇帝血统,只会问他老家哪里。

  为什么中国对血统如此淡薄呢?

  炎黄子孙对于血统,最好的解释莫过于那句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。

  周朝时,我国其实是有血统制度的,“天子之田方千里,公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。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,附于诸侯曰附庸。”一个人应该是什么地位,什么身份,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。

  这个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被推翻,随着陈胜,吴广在大泽乡里的那句名言,时代开始慢慢变化,名望贵族可以是后起之秀,当然天子也可以是一介草民,后来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,名望贵族开始落魄,很多草根状元建立起了兴盛一时的家族,但随后又很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,绝大多数家族无法保证长达一个朝代的兴盛。

  于是就有了经典的那一句,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。

  出生不再是一个人人生的决定性因素,寒门也能出贵子,只要努力,鲤鱼总能跃龙门。

  另一个因素,则是早早实行的姓氏制度。春秋时期,我国的姓氏比现在庞大得多,当时的姓氏,需要有作为的人才能有后代继承下来,而那些无名小卒,非常容易被遗忘。

  日本的姓氏制度实施得比较晚,1870年才开始允许平民有姓氏,所以现在日本一亿人有着高达14万个姓氏。很多普通人在人口普查时,不得不随意取个名字。

  所以在那个时代,率先拥有姓氏的贵族血脉在社会中的地位就会变得很高,但是这种情况要是放在国内,就会截然不同,在我国,姓氏虽然有着非凡的意义,但也只是划分是否为血亲,并不会存在皇室血脉一说,这也是我国国人极小谈及血统的因素。

  而姓氏对我国来说,更大的作用就是“套近乎”,毕竟对于同姓来说,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。

  血统对于我国来说,不如家乡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,中国人的归属感特别强,也是这种归属感,才让我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长久的统一。

 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·雅克一直强调一个观点: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,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,种族、血统这些欧洲的身份象征并不重要,文明认同才是中国的基础。

  再回到血统上,中国人谁的族谱上没有一个厉害人物?那些没有厉害人物撑腰的家族,早就在历史长河中断了传承。

  既然大家祖上都这么厉害,血统自然来说就更不重要了,有那时间刨根问底探寻自己的血统,不如花点时间考虑下中午吃什么,毕竟,这才是最关系到你生活的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